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

云南 数字科技评论9,194字数 2587阅读8分37秒阅读模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丝绸之路曾以驼铃与帆影,联结东西方的文明与繁荣。今天,一条崭新的“绿色丝路”正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上铺展,它以清洁能源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乐章,奏响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强音。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1

2025年金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之约,在彩云之南的腹地——云南楚雄,悄然开启。来自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的10名青年学子,怀揣着对绿色未来的憧憬,齐聚楚雄师范学院,开启了一场为期七天的“绿色丝路·新能源技术实践”深度研修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寻,更是一场友谊的交融,共同谱写着中泰两国携手迈向绿色未来的崭新篇章。

格物致知  筑梦能源新高地

以学术为基石,方能行稳致远。楚雄师范学院依托其在物理与电气能源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为泰国学员精心构建了“理论精讲、实验实操、实地访学、专题研讨”四位一体的研修体系,如同一座精密的知识殿堂,引领他们探索新能源世界的奥秘。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2

理论为帆,洞见未来之势。在这里,思想的火花被率先点燃。一系列能源转型趋势的前沿讲座,为学员们打开了宏阔的视野。从“滇西地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案例”到“中国光伏技术创新与东南亚应用场景”,再到“储能技术:从锂电池到氢能转化的未来路径”等关键议题,资深教授与科研骨干们倾囊相授,将复杂的理论化为生动的讲述,为学员们构建起一个系统、前沿的新能源知识框架,让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洞见全球能源转型的澎湃大势。

实践为桨,精研技艺之本。理论之光,终需实践照亮。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抽象的公式与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真实体验。学员们亲身参与,锤炼核心技术技能。无论是太阳能集热管镀膜工艺的精微,还是光伏组件封装的严谨;无论是锂电池组装的精密,还是风机结构仿真的奥妙,每一次动手操作,都是一次从理论到应用的深刻转化,将知识的种子,深植于实践的沃土。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3

行走为卷,亲证绿色之力。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项目组织学员们走出校园,深入能源应用的一线,亲眼见证绿色发展的中国实践。在中广核牟定凤屯风电站,他们感受巨型风机吞风吐电的磅礴动力;在姚安光伏储能电站,他们理解“光”与“储”协同作战的运行智慧;在云南宇泽半导体企业,他们探寻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尖端制造;在楚雄市充电站与低碳社区,他们体会新能源如何无声地赋能现代生活。这幅流动的绿色画卷,让他们对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有了最直观、最深刻的体认。

思辨为光,激荡智慧之火。交流的真谛,在于思想的碰撞。多场专题研讨会,成为智慧激荡的熔炉。围绕“社区能源系统优化”“风光电并网挑战与减排效益”“泰国太阳能热利用场景”等具体议题,中泰师生各抒己见,分享彼此的观察与思考。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在这里交融,催生出创新的火花,共同探索着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为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研究,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4

文以化人  浸润七彩云南风

一场完美的交流,既要有学术的深度,也要有文化的温度。在紧张的研修之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同一座座桥梁,让泰国青年们跨越语言的隔阂,全方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七彩云南的独特魅力。

翰墨书香,纸上乾坤。在人文学院的翰墨书香中,他们体验中国书法的韵律与哲学。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从横竖撇捺的顿挫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汉字背后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中泰一家亲”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

刚柔并济,武动精神。在体健学院的中国武术教学的动静开合间,他们领悟中国武术的刚柔并济。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这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关于意志、纪律与内在平衡的修行,让他们亲身体悟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东方“精气神”。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5

彝风瑰宝,指尖传承。在在美艺学院绚丽多彩彝绣作品里,他们惊叹彝族刺绣的巧夺天工。一针一线,皆是传承。这流淌在指尖上的民族瑰宝,向他们展示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异彩纷呈的瑰丽画卷。

历史回响,穿越古今。在楚雄州博物馆和彝人古镇的时空穿梭中,他们聆听这片土地的历史回响。从“东方人类故乡”的远古足迹,到彝人古镇的千年烟火,再到现代化都市的蓬勃生机,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对云南和彝州楚雄的立体认知。

硕果盈枝  共绘合作新蓝图

七天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收获却远超预期。这次项目交流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友谊的深化、合作的奠基,为中泰两国青年与机构的未来,描绘出无限可能。

技以载道,学以致用结硕果。经过一周的密集学习,泰国学员们成功掌握了光伏、光热、储能等领域的关键实验技能。在最终的成果展示中,他们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成功搭建并调试了小型离网风光互补系统。当LED灯被点亮,当手机屏幕显示充电成功的标志,这不仅是技术的验证,更是他们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最好证明,展现了他们为可持续新能源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的巨大潜力。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6

心手相连,奠基未来谱新篇。此次项目不仅是单向的传授,更是双向奔赴的合作桥梁。通过多次深入的师生座谈,楚雄师范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就能源专业联合办学、学分互认、师生互访、共建联合实验室等长远合作事宜,达成了高度共识。这为两校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条连接中泰能源教育与科研的“快速路”已然铺就。

情谊无界,声传万里促共识。一周的朝夕相处,让中泰青年从相识、相知,成为了可以分享欢笑与梦想的挚友。他们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在文化上相互欣赏,这份跨越国界的真挚情谊,是本次交流最宝贵的财富。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这次交流的故事也飞越山海,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生动践行了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心相通的使命。

绿色丝路 携手同行 中泰新能源实践与共赢未来-图片7

首批CEP项目的成功启动,是楚雄师范学院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服务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生动缩影。它完美诠释了“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为泰国青年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窗,也为中泰两国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楚雄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对接区域发展需求,让这样的交流故事不断延续。我们相信,每一位来华交流的青年,都将成为一颗颗播撒友谊与合作的种子,在跨文化的学习与碰撞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绿色丝路,携手同行;中泰情谊,源远流长。(楚雄师范学院 自兴发  夭雄英  马文军   李杰)

 

 
云南
  • 本文由 云南 投稿,发表于 2025-11-1314:14: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gtt.hk/shuzi/2025/11/13/905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